根據(jù)藥物毒性大小、作用峻緩,以確立相應(yīng)的服藥方法,稱為據(jù)藥性服藥法。
據(jù)毒性大小
《肘后方》言:“服治病之藥以食前服之,服養(yǎng)生之藥以食后服之”。因藥物稟天地之光多寡不同,故共性有峻猛者、平緩者、辛溫者、寒涼者,亦有大毒無毒者,所以風欲服藥者,必當先知藥物毒性大小、作用峻緩,不明于此,鮮能收功,甚則為害。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中言,“帝曰:‘有毒無毒,服有約乎’?岐伯曰:‘病有久新,方有大小,有毒無毒,固宜常制矣。大毒治病,十去其六,常毒治病,十去其七,小毒治病,十去其八;無毒治病,十去其九功。上述可見古人非常重視藥物毒性,據(jù)其毒性大小的不同,其服藥量及服用時間長短皆有一定要求。一般認為,以毒性藥治病常見效迅速,但可以損傷人體正氣。《證治匯補·積聚》即言“凡攻病之藥,皆是傷氣損血”。因此,在服用有毒藥物時,應(yīng)嚴格控制藥量,切勿固其效著而多服驟進,如藥過于病,不但不能取效,反可傷及正氣。在服毒性藥物時,應(yīng)采取適當?shù)姆雷o措施。如應(yīng)在食后服藥,或啜粥飲以護胃氣。如《太平惠民和劑方》的化蟲丸,即以粥飲送下,以其方中含鉛粉等劇毒藥之故也;亦可采用延長服藥時間的方法,以期減輕毒性,《金匱要略》所載大烏頭煎方后即言“不差,明日更服,不可一日再服”。此即通過延長服藥的時間間隔以防中毒。上述所舉鉛粉、烏頭二物皆屬毒性較劇之,品,猶其鉛粉一物,對人體各種組織均有毒性,且對神經(jīng)、造血系統(tǒng)的損害尤甚,故切忌大量持續(xù)服用,以免急慢性鉛中毒。對有毒藥物的服用,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早已有“不可久服”之例。
據(jù)作用峻緩
所言藥性峻猛者,主要指發(fā)汗,瀉下、行氣、破血較峻猛的方藥。如過量或久服,?芍孪吕麩o度或血流難止。如十棗湯方后言:“若下少病不除者,明日更服加半錢”,即強調(diào)了一日不得再服,又寓有不能大量加藥之意,抵擋湯亦只言“溫服一升,不下再服”。即便是發(fā)汗較為峻烈的大毒龍湯,亦應(yīng)中病即止,反此則徒傷陰血、耗奪陽氣。峻猛之藥除不能長服久用之外,尚且需于食后服用,以減輕對脾胃的損傷。對虛實夾雜的病證,當據(jù)攻補兼施的原理,或央正與攻邪交替服用,或在攻邪藥中加入補正之品。平緩藥物較峻猛劇毒者來說,服用時間可以相對延長,劑量亦可以稍大,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無限量地服用。《素問·正常政大論》對無毒藥的應(yīng)用,亦只言“無毒治病,十去其九。”因藥能治病之理,乃在于以草木之偏勝攻臟腑之偏勝,以草木之陰陽濟人身之陰陽,若獨嗜一藥一方,勢必造成人體陰陽的偏勝偏衰,故人們需知過猶不及之理。